農場及超市的攤位上,南瓜一顆一顆,一堆一堆的擺著,橙紅色的、墨綠色的、鵝黃色的、條紋的、圓的、扁的、長的,還有像隻鵝,拉著頸子的南瓜,黃色飽滿的玉蜀黍,成熟的梨子、李子、蘋果、水蜜桃…,農人們辛勤的汗水與這一片美好的土地,在秋季化成一籮筐一籮筐的成熟果實,秋天,是大自然與農人豐收的季節,也是令人感恩的時刻。
十月的第二個禮拜一,就是加拿大的感恩節,比美國的早好幾個禮拜,這樣真好,趁此烤隻火雞,與朋友聚聚,聊聊心事...
九月的紫錐花(Echinacea)與身旁的吊鐘花翩翩起舞,後方的金光菊(Rudbeckia)也群起呼應。喜歡自然療法的人,對於紫錐花應該不陌生,她是北美的原生種植物,俗稱purple coneflowers,北美原住民會將她拿來治療因感冒引起的喉嚨痛、咳嗽及牙疼等症狀,也可以刺激白血球,增強身體的抵抗力,因此,在市面上時常可見以紫錐花為圖案的健康茶及健康食品。
到了十月,紫錐花蒙上一層紅褐色,中央突出了明顯的錐狀,接著要迎接秋天的就是小型的菊科植物紫苑(Aster),看著秋天各色的菊花與葉片,點綴在每個庭院,在帶著濕度的低溫裡,溫暖的色調漸漸渲染大地,大自然用他們自己的方法,在秋天這一季,一次又一次給我熱鬧的驚喜。
今年(2011),從中秋節過後,氣溫就明顯的下降,太陽先生總是被厚厚的雲層擋著,一個禮拜頂多露臉一兩次,逼得我不得不開暖氣來驅驅寒氣。這一天,藍天美得稀奇,趕緊帶著相機與期待的心情,以鏡頭擷取今年的第一批紅葉,走在路上,欣喜地望著由綠轉黃,或黃橘參半,或黃褐相間,或紅得發紫的葉片。
秋天的氣溫,讓葉片們各個展現獨特的調色功力,分分秒秒都在轉變,葉脈就像人類的動脈一般,攜帶植物所傳達的訊息,讓他們在自己身上作畫,而我,就像走在一條永無止盡的藝術長廊,自然的美很難描述,卻又這麼直接的感動喜歡她的人們…。
逆著光,反而能看到清晰的葉脈,人生似乎也是如此,如果從一個角度看不順眼,或許該換換角度呢!
回家後,在電腦上看圖片時,才發現蟲咬葉片上,竟有瓢蟲的幼蟲,已經進入秋季的幼蟲,可得加快成長的速度,找好過冬的避風場所…,我的思緒一度停留在這多愁善感的情緒之中,秋天或許也是個讓人陷入憂愁的季節吧!
這些心形的落葉,是不是好像從天而降的薄片餅乾?
原本綠色,現在都變成了黃色的果子與葉子,讓我感到好奇妙~
逐漸轉為秋香色的銀杏葉。
這是較早變色的楓樹之一,橙紅與黃把藍天襯得好燦爛。
在2004年的秋天,大姊、小妹和我相聚在小屋子,這段有笑聲有淚水的記憶,每到秋天,看到這些黃的、橙的、紅的、紫的及褐色的自然色調,總讓我再度想起,回憶就像四季輪替一般,在心河裡流轉~我們一起到森林散步,從地上撿起一片片令人讚嘆的多彩落葉,意外發現森林旁,橘紅驚艷的大毒菇,也在花園中摘取成熟的紅色蘋果,一口一口帶著微酸的清脆聲,和一陣又一陣難以隱藏的興奮…。
花園裡,當紫錐花準備下台一鞠躬,我想所有觀眾的目光都被早已悄悄登台,有如自備探照燈的金光菊所吸引。
金光菊是秋季花園裡,最搶眼的主秀,飽和的黃與幾近黑色的褐,讓人激動,這熱情似乎也讓冷空氣稍稍上升了溫度,色彩豐富的秋天,是個想念的季節。
嬌嫩的玫瑰,趁秋天再開一次。
燈籠草(Chinese lantern)、罌粟花(poppy)及山楸(mountain ash)的果實都成熟了。
薰衣草也開花結果,色澤與原本的嫩紫完全不同,加上灰色的紫,很有秋日裡,被陽光曬得懶洋洋的感覺。
蔓烏頭(Monkshood)原本是在夏季盛開的紫色花,今年的冷夏,讓他們秋天才來報到。「僧侶的帽子」?這個英文名真的讓我感覺很不浪漫,雖然像帽子,但...為什麼不叫做「紫色姑娘的小帽帽」之類的呢??? 總之,只是個名字,或許這樣能讓您印象更加深刻。
我第一次與蔓烏頭的相遇,其實是在2006年的合歡山上,是的!台灣的高山上,也有類似的品種,還多虧了一位熱愛植物的朋友,我才有幸與這美麗的花朵邂逅,現在園中所種植的品種,來自荷蘭,北美地區主要是分布在華盛頓州與奧勒岡州,喜歡較濕潤的環境,和耬斗菜、飛燕草一樣屬於毛茛科家族的蔓烏頭,有明顯分裂的葉片與成熟後會開裂的果實,而且具有毒性,但只要不食用,就不會造成傷害,皮膚較過敏的人,可能要避免與皮膚的接觸,在藥用上,有麻痺神經、降低體溫及血壓的作用。
我親愛的遠方的家人與朋友,雖然你們不在我身邊,雖然人生很多事不能盡如人意,但是我很堅強,當雙手感到寒冷的時候,我會自己將手放入口袋中取暖,因此,不論您的處境如何,請您也要勇敢,讓感恩的心情多一些,抱怨的字句少一些,在這個繽紛的季節,獻上我的祝福與感謝~
後記~一家值得去的農場Mary's Garden
Mary's Garden是一家位於南素里的農場,因為沒有化學成分的噴灑或施肥,因此,吃他們種的菜,就像是採自自家後花園一樣的安心,那天去探訪農場主人Mike,當他將名片遞給我時,我看到他的雙手裹著一層黑褐色的泥土,我知道他是個真正在做農的人。
Mike很坦白地告訴我,他的農場雖然目標是"NO SPRAY",但並非完全,有些蔬果如番茄,特別不易照顧,需要加以施肥,所幸的是他使用的都是有機肥,這樣的誠實與用心讓我感到有這樣的農場在居家附近,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。
地點: 15649 40th Ave Surrey, B.C. Canada